第五百六十三节 贪婪-《我要做皇帝》
第(2/3)页
更何况,列侯大臣们。是带着大义来的。
反对的人,甚至还没开口,就已经被扣上一顶‘罔顾生民之艰难,为一己之私,而害万民的贼子’的大帽子,然后无数的口水喷了过来。
这些反对声音。于是,立刻被淹没在了‘叹生民之多艰。悯其苦难’的感慨声中。
第二天,少府与大农令衙门就联合宣布:在经过研究后,他们觉得,孟春之月,长安粮价太高了,有必要打压。
关中粮价应声而落,立刻就开始跳水。
上午直接跌到了五十钱一石。
到了下午收市之时,长安粮价的最新报价,已经变成了四十五钱。
只是……
奇怪的是,虽然粮价一直在跌。
但许多兴冲冲的百姓,拿着各种粮袋和斗具,去各个粮店甚至衙门买粮,却都发现……没有粮食了。
整个长安,所有大小粮店和官衙的粮食都已经售罄。
但除了那些确实急着要买粮回家下锅的百姓外,大多数的民众对此都是无所谓。
粮价一直在跌,而且不停跳水。
这是好事!
今天就买不到就买不到呗!
甚至坊间开始流传起了,少府决意将粮价打压到四十钱以下,让百姓都吃上便宜放心和优质的粮食!
于是,观望的人就更多了。
大家都想着,等到粮价到了四十钱或者以下再买。
就是那些缺粮的人,也不急了。
他们回家以后,就跟街坊邻居还有亲戚借粮。
既然粮价肯定要跌,大家也都乐意借粮。
但是,无论大臣、列侯,还是百姓,都忘记了,现在,长安城里,还有着一双隐秘的眼睛,在盯着他们。
绣衣卫的报告,源源不断的传递进未央宫。
刘彻在粮价开始变化时,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事情。
等到晚上,刘彻彻底弄明白了事情的前后经过以及前因后果。
“这些家伙……”刘彻拿着绣衣卫传回的各种报告哭笑不得。
在这个事情里,摩拳擦掌的列侯大臣们,根本就没提防,或者说,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提防的意识。
绣衣卫,大家都知道,但是谁也不清楚,这个新生的特务机构,到底有多大威力。
他们也从未接触过,特务们的厉害。
在多数人心中,这个事情一不是谋反,二没有反对天子,三没有违法。
皇帝老子根本就管不着!
就算知道了,又能怎样呢?
不教而诛,这可是大忌!
法无禁止即合法,况且,大家都占着大义的名头。
打着为民请命,造福父老,关心生民的旗号。
他们根本就不担心,会出现什么问题。
“只能说,你们真是太年轻了……”刘彻将那些记录了列侯们商议、瓜分粮食的各种卷宗往地上一扔。
这个事情,刘彻明着,肯定是不能干涉的。
甚至还不能反对。
反对的话,就这民怨就要到他这个皇帝身上来了。
老百姓可不管这个事情里面有没有阴谋,有没有问题,有没有弊端。
他们只知道,在孟春之月的时节,青黄不接,所有人都要买粮度日。
第(2/3)页